【走讀迪化街北段 驚艷大稻埕歷史街區處處遇見文化與產業地景的蛻變與再呈現】
今(20)日與市府相關局處主管們一起走讀訪視位於迪化街北段,包含迪化207博物館、富自山中、AMA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葉晉發商號米糧行及URS329等5處基地,驚艷大稻埕歷史街區處處遇見文化與產業地景的蛻變與再呈現。
大稻埕歷史街區在2000年都巿計畫創設容積移轉制度,逐步掀起迪化街兩側歷史(性)建築的整修,民間並可以修復後捐贈予市政府。大稻埕歷史街區的風貌並非僅在於建築物的保存,新舊產業與歷史文化的融合與復興,亦是市府重視的課題。
更新處於2010年率先將受贈的歷史建築,公開徵求民間單位進駐,首要開放為公共使用,讓民眾走入迪化街的歷史建物,並賦予街區活化的任務,以民間自由展現創新力量,將文化與創意的種子埋進這些老舊街廓中,即為URS(都市再生前進基地)計畫,迄今大稻埕街區已有5處URS基地。此種策略,使得街區開始產生各種老屋新用的樣貌。
【迪化207博物館】剛於今(2017)年4月15日開館,為前「台北故事館」創辦人陳國慈女士以推廣古蹟活化為理念創設。提供免費參觀,並透過主題展覽及多樣的藝文活動訴說屬於台灣的在地人文歷史故事,串聯現在與未來,創造老房子的新生命。 現在展出以207博物館地坪發想的磨石子文化特展。三、四樓還特別開放賞景平台,使參觀者體驗街區尺度與建築物的美好。
【葉晉發商號-米糧行】(由建築師蔡嘉豪與魏子鈞設計,2016年10月開幕)和【AMA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吳聲明建築師設計,2016年12月開館)雙雙獲得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佳作,特別前來參觀,其分別將見證台灣碾米產業的米行和日式建築重新改造為為米食文創及慰安婦阿嬤紀念空間,室裝以不破壞建築物,讓建築物的磚牆與木構樓板被看見,靈活運用傢俱的巧思,讓空間運用更為彈性。
【富自山中】老闆葉勝富三十年前從純樸的嘉義來到大稻埕,從事批發業,以來自阿里山的純手工黑糖、薑糖、薑黃黑糖為店內招牌。2016年參加商業處的商圈輔導計畫,改造以京都老舖風格重整店裝,讓人耳目一新,成功吸引年輕消費族群及國外觀光客,假日成為業績最好的時段。此為賦予老店新生命,協助針對傳統產業保留在地文化的最佳案例。
最後,一行人參觀完URS329稻舍後,邀請在地店家及URS團隊座談,其紛紛反映,關注於近幾年來,迪化街區的創意商店已明顯蓬勃發展所需的人行環境,街區除認同維護歷史街區的風貌重要性,儼然已逐漸形成提升環境品質的共識,市府更新處在URS44 設立大稻埕亭仔腳社區規劃師工作室,近期都發局亦會設立大稻埕都市計畫通檢駐點工作室,持續廣收各界意見,在大稻埕歷史街區保存30年之基礎下,啟動下一階段文化質感與品質,以及新舊產業生態網絡的共生,以整個城市就是ㄧ座活的博物館概念,再造台北最重要的歷史風貌街。